为更好响应国家“十四五”信息产业相关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编制《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电子信息制造基础优势,聚焦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感知、智慧信息技术服务四大重点领域,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引领中部、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加快推动江西省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强省。
以下为通知全文:
为更好响应国家“十四五”信息产业相关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特编制《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培育产业新动能为核心,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以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纵深拓展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的综合发展优势,强化智能终端对全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提升电子元器件等配套环节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巩固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和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二)主要原则创新引领。立足特色优势、聚焦资源要素,畅通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实施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技术攻坚行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由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政策驱动。持续完善企业、项目、人才等方面政策,规范企业服务流程,构筑壮大产业发展“软实力”,为产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应用牵引。统筹谋划多元应用场景,强化应用市场牵引带动,推动电子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持续涌现,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广泛深入应用,撬动万亿级市场规模。开放合作。发挥京九沿线交通南北纵贯的区位优势,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利用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契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内区域和“一带一路”等国外地区开展深度产业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三)发展目标立足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电子信息制造基础优势,聚焦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感知、智慧信息技术服务四大重点领域,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引领中部、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加快推动江西省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强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2万亿元,其中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VR、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体系突破3000亿元,物联网突破2500亿元,半导体照明突破1500亿元,电子电路板突破800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市场主体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步伐,提升资源配置优化水平,推进电子信息细分领域协调发展,强化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产业生态圈持续完善,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演进,为产业提质升级增添内生动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VR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一批省部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应用试点专项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及国际行业标准,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 大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级,推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创新平台中企业主体作用,鼓励领航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创新竞争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关键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承接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空间。(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2. 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电子信息领域实验室体系,鼓励建设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推进创新平台提质培优,加快“国家队”引进培育。强化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能力,组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建立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接电子信息领域科技重大项目。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产业创新载体,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发展瓶颈,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电子信息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标准制定,通过标准固化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3. 扎实推进基础再造和“重创工程”
加快实施制造业基础再造行动,围绕核心基础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薄弱环节,实施一批强基工程项目,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深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重创工程”,构建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协同创新转化机制。加强重点产业主攻方向研发攻关,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实施新品精品“三百”计划和“赣出精品”工程,落实“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提升“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效能,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开展重点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银保监局)
专栏1: 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工程 |
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创新联合载体。围绕电子信息领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行业组织等建设一批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融合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发光材料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和信息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打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网络。推进产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组建全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协会。 培育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半导体照明、通讯终端、VR/AR等优势领域,推进省硅衬底半导体照明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积极建设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围绕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汽车电子、锂离子电池、航空电子等新兴热点领域,加速打造国家级的汽车电子和航空电子技术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围绕装备、材料、照明、显示、光伏、探测等全产业链的高科技领域,布局复合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应用、复合半导体显示技术及应用、复合半导体装备制造技术及应用、复合半导体微光伏与探测技术四大方向,力争在硅基氮化镓复合半导体领域,突破下一代半导体照明及VR/AR显示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照明、显示、探测、光伏等芯片新技术中国化,驱动基础性新型光电元器件行业高质量发展。 |
(二)产业赛道突破行动
1. 做强做大智能终端体系发挥江西省在终端整机制造方面的优势,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爆发机遇,聚焦智能终端产业链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加快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虚拟现实/元宇宙、智能家居、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品制造,打造新的消费类和行业类数字产品,着力提高智能终端产品配套率,推动产业上规模、成体系、树品牌。(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专栏2: 智能终端体系跃迁升级工程 |
做优做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突破一批移动智能终端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新型触控模组、新一代声学传感器、生物识别元器件、精密结构件、柔性组件等技术突破和应用。完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布局,鼓励手机、笔电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品牌水平提升。提升本地移动智能终端配套能力,引培壮大一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服务软件开发企业,建设一批实施产业平台升级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市区打造和完善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若干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移动智能终端)示范基地、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智能终端)试验基地等园区,打造国内技术领先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打造“元宇宙”试验区,建设全球VR示范基地。着力发展一批光电显示、移动智能终端和虚拟现实产业,以打造南昌光谷以及VR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为突破口,推动虚拟现实显示器件和头显整机制造、内容生产、应用开发等新业态发展。突破一批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数据处理传输等关键技术,密切跟踪“元宇宙”未来趋势,统筹VR、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发展,支撑相关软硬件设备取得新突破。举办一批重大国际活动,依托世界VR产业大会,推动虚拟现实产品在教育、医疗、旅游、工业等领域深入应用。培育一批典型“VR+”试点应用范例,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 培育壮大智能家居产业。以家居产品智能化为导向,加快无线射频、电力载波、嵌入式系统等智能家居集成平台用先进技术研发,重点研发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音视频传输等关键技术,发展一站式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一批代表性智能家居产品,重点推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风扇、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发展,开展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居控制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 汽车电子产业能级大幅跃升。强化产业基础研发能力,鼓励龙头整车企业加大无人驾驶系统研发投入。推动车企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企业联合攻关,突破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发展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路协同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快形成L3以上级别智能驾驶能力。在智能感知系统、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智能座舱、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重要环节培育一批优秀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南昌、赣州、上饶、宜春、赣江新区等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建设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与车辆网络系统。 航空电子产业体系加速升级。加快航空产业集群,坚持“双轮驱动、多点支撑”,助推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两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发展,加速打造吉安桐坪、九江共青城航空小镇及赣州南康、上饶鄱阳无人机试飞基地等产业承载平台。承接一批国家重点项目,抢抓“国产大飞机”和“军民融合”战略机遇,积极承接C919大型客机机体制造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升航空电子领域国际竞争力。 |
2.增强电子元器件本土配套
顺应“十四五”期间电子基础产业加快发展趋势,充分挖掘我省已有电子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和成果,立足半导体照明、印制电路板、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提出增强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切实支撑我省产业链本土配套能力提升。推动硅基LED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优化LED芯片制备到LED封装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着力扩大LED中高端照明产品生产规模。推动PCB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引导鼓励吉安、九江、赣州、萍乡等市做优做强PCB,为相关产业产品提供配套。优化锂离子电池材料、LED材料等基础赛道产业布局,补齐锂离子电池、新型显示等产业链上游短板,解决核心产业“两头在外”问题,推动产业能级跃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昌市、赣州市、吉安市、九江市、萍乡市等有关设区市政府)
专栏3: 电子元器件配套能力提升工程 |
增强半导体照明市场影响力。推动硅基LED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突破一批LED芯片及外延片制备技术,发挥“南昌光谷”在硅衬底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硅基LED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衬底技术创新。推动建设省级产业链创新联合体,重点发展芯片级封装、硅衬底大功率封装,鼓励推动功率型白光封装、特种光源封装项目产业化。引进和培育一批中高端LED照明制造企业,瞄准终端背光源、车载照明、景观照明等应用需求,加快黄光、绿光、红光等多波段照明技术成果转化。推进硅衬底半导体照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加快PCB高端化转型。发展IC载板、柔性PCB、高密度互连板、特种PCB、LED/ LCD用PCB等高端PCB产品,强化本地配套能力建设。发展高熔点、高耐热板材、高频、无卤无锑的阻燃型覆铜板,开发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复合基板,加快薄型电子玻纤布产业化。积极引进一批PCB废水、废液处理企业,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处理。 延伸电子材料配套产业链。布局一批关键材料产能,扩大钴酸锂、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传统锂电材料生产规模。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对三元材料、高镍材料等新一代锂电材料进行技术和研发布局,向上游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发一批新型LED材料,重点增强对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的研发力度,推动相关材料的产业化。 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电池辅助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无钴材料电池、固液混合锂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打造一批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宜春、赣州、上饶、抚州、新余、萍乡、赣江新区等地,建设锂离子电池研发实验检测中心,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挥重点企业的技术优势,引进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相关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增加高端电池供给,打造国内技术领先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基地。 |
3.延伸智能感知优势前沿
把握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契机,延伸智能感知产业链,从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构建智能感知产业体系,提升我省智能化水平。立足“感知江西”,建设九江智能传感谷,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提升智能传感器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打造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先进示范基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先进产线,提升集成电路研发制造水平,培育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实施“揭榜挂帅”,统筹推进国家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显示面板及模组、配套电子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新型显示、终端、电子材料等产业链协同创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有关设区市政府)
专栏4: 智能感知前沿优势培育工程 |
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稳步提升。鼓励科研院所开展传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落户江西。发展光学影像器件、生物识别模组、电场传感器、激光陀螺仪等优势产品。抢抓“物联江西”和“智联江西”的契机,推进工业级传感产品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医疗电子、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规模应用,以下游龙头企业牵引上游传感器发展,推动产业各环节协同发展。 择优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射频、无线充电、蓝牙、触控等芯片产品,培育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挥前端材料和后端应用优势,推进产用对接,加快专业芯片与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物联网等产业赛道协同发展。打造若干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以南昌、吉安、赣州为重点,加快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封测产业转移,加大引培上下游企业,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增强新型显示产业价值链。突破一批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和工艺,推动龙头企业等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低温多晶硅(LPTS)、氧化物(Oxide)等先进背板技术,以及长寿命、高效率、高良率AMOLED面板生产工艺。构建若干新型显示发展产业赛道,支持电子材料企业开发高世代玻璃基板、高性能液晶材料、偏光片等配套材料,支持面板及模组企业面向多样化显示场景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推动元器件、智能终端、VR等多产业赛道协同发展。布局一批前沿显示技术及产品,密切跟踪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趋势,积极发展Mini/Micro LED显示屏、激光显示、印刷显示等新兴显示产品。 |
4.提升智慧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紧抓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前沿信息技术演进契机,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智慧信息技术服务方向,鼓励“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牵引,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为我省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提供前沿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
专栏5: 前沿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工程 |
提升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智联江西”行动,深入实施移动物联网产业培育工程,开展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物联网基础元器件、模组、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等研发制造,培育一批物联网领域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国家“03专项”试点,加速重大物联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强化物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融合创新,打造消防、水务、交通、旅游等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品牌。鼓励鹰潭做强做大国家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基地、下一代网络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区,推动南昌建设物联网产业主体区。办好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扩大江西省物联网产业影响力。 加速拓展云计算产业应用。积极引进大型骨干企业,着力推进分布式存储、边缘计算、多云管理等关键技术联合研发,支持共建云计算共性开发平台,发展面向云计算开发测试的公共服务,开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行业解决方案,提升云服务能力,培育壮大云计算产业生态。打造一批云计算服务平台,支持政务、教育、医疗、旅游、交通、金融、商贸等领域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省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大数据产业基础,鼓励南昌市、抚州市、上饶市、赣州市、宜春市等地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 打造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高地。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创区块链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强化一批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攻关,着眼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专利布局,为区块链发展提供利于创新的技术支撑。加快公共服务区块链试点应用,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文化金融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在支付清算、跨境贸易、金融交易等领域应用。推广若干区块链技术新理念,加强应用区块链、数据安全沙盒、隐私计算等技术和理念推广普及,做好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保障。 提升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等硬件产品,提升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能力。探索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开源社区,突破人工智能芯片关键技术,以应用场景为基础建设新型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引进一批GPU、TPU等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企业,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推动南昌成功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发挥吉安市的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作用,加大机器人智能感知技术研发使用,推进打造吉安机器人产业集群。 前沿布局量子信息技术和基础研究。开展量子态调控、量子模拟与算法、量子材料与器件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鼓励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技术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发展量子信息研发、 核心器件产品制造、 应用服务等,加快量子信息上中下全产业链条布局。 |
(三)重点企业培育行动
1. 做优做强龙头企业聚焦“招大引强”,瞄准电子信息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头部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企业配套协作紧密、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生态型领航企业。鼓励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促进各类电子信息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以点带面、全面跃升。推动谋划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凝聚效应,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引导鼓励企业间通力合作。(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2. 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相结合,鼓励“链主”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展示。鼓励各市县区政府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方案,纳入供地方案,实行“带方案”招拍挂供应。(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金融监管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专栏6:优质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
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坚持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培育高成长性企业。依据国家、省、市遴选标准,梯度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组织企业供应链韧性评选,遴选出一批主营业务优质、营收增长迅速、盈利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后备、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独角兽(瞪羚)企业为龙头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坚持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坚持动态管理和精准服务,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 促进大中小融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
(四)区域协同发展行动
1. 发挥京九高铁“一轴”产业转移辐射力围绕京九高铁沿线的经济走廊,持续以京九高铁沿线“一轴”谋划空间布局,聚焦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感知、智慧信息技术服务等电子信息重点产业链,对接粤港澳等重点交通节点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革命老区与广东省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加快重点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承接转移,将“过道效应”转化为“虹吸效应”。(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2. 做大做强“四城”产业集聚影响力依托南昌市、吉安市、九江市、赣州市“四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城。结合四个城市自身基础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科研、生产的布局,形成南北呼应、软硬兼具的电子信息核心引领带和创新资源集聚区。做强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区”,做大赣州、九江电子信息产业“桥头堡”。充分发挥“四城”产业转移承接的核心作用,形成沿线产业协同配套,起到连点成线的作用,统筹推进京九沿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聚集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昌市、吉安市、九江市、赣州市政府)3. 拓展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辐射圈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要求,在景德镇、新余、鹰潭、抚州、宜春、上饶、萍乡等城市着重打造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首位产业,形成全省范围的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带。联通昌九资源整合经济体和“吉-泰-赣”产业走廊,形成全景布局、全域覆盖的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圈,建设内聚外联、辐射开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专栏7:产业集聚态势打造工程 |
南昌打造“中部电子信息重镇”“国家级电子信息制造基地”“世界级VR中心”。南昌市立足电子信息制造基础优势,以产业链链长制为引领,全力聚焦移动智能终端、LED、VR等“3”个主导优势产业,探索发展5G、新型显示、物联网等“N”个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引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吉安建设打造“电子谷”。助推吉安市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知名、全国有名的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区,形成LED半导体照明、移动智能设备及终端、触控显示、电子电路板、5G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推动“芯光屏板链智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向上下游环节延伸,构建和完善链条通畅、协同高效、应用创新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良性生态。 赣州构建“1158”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紧紧围绕打造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主线,聚力建设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聚焦五大细分发展方向,同步实施八大专项。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应用电子、数字产业化等发展方向,加快实施创新平台赋能、企业梯队育成、产业品牌再造、产业链式协同等行动,壮大赣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九江做大做强“4+X”产业。九江市按照“一带三引擎多基地”发展格局,聚力打造九江经开区电子电器集聚区、共青城高新区智能制造集聚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数字产业聚集区三大引擎园区。大力推动电子电路材料、智能终端、智能电器和半导体照明等四个优势产业,引进壮大X个新兴产业链。 上饶形成以光伏新能源、光学电子、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为核心,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鹰潭围绕物联网核心,以“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基地”和“全国5G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布局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宜春围绕半导体照明及显示、智能终端、太阳能光伏、PCB、锂离子电池,重点对接南昌光谷及全省产业生态。 新余围绕锂离子电池、光伏、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力争打造锂电千亿产业集群,建成赣西区域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抚州着力打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与大数据地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印制电路板与智能终端潜力产业,加快布局虚拟现实、5G与物联网新兴产业。 萍乡聚焦新型显示、LED 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PCB 线路板等领域,发展“两优一新”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景德镇做深做实细分领域,大力发展电阻片、电路板、真空开关管等电子陶瓷、电真空及电光源制造产品。 赣江新区抢抓“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的政策机遇,聚焦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研发创新环节,与周边区域协同建设“错位竞合式”的发展格局。 |
3. 深入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调、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开展定制制造、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一揽子服务,围绕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VR/AR、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领域,鼓励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进协同研发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合建设,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服务机构。优化要素管理,建设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系统,构建电子信息制造业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等生产过程闭环管理,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专栏8: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
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贯彻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发挥江西省工业制造领域基础优势,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企业“入网上云”工程。围绕“2+6+N”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聚集区、行业龙头企业、平台服务商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融合应用服务能力。研发一批高质量工业APP,引培壮大一批软件企业、工业企业,鼓励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和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 |
(一)强化组织实施
落实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省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一轴四城全覆盖”发展格局,提升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综合实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找准定位,强化工作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设区市要强化对接配合,统筹协调推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二)强化政策保障强化投融资支持,发挥省级现代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面落实省降成本优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措施。强化用地用能保障,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大项目用地精准供给和优先保障机制。健全弹性引进人才机制,柔性引进高端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加强专业人才订单式培育,分批次培养电子信息类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三)强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世界VR产业大会、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赣台经贸合作交流会等重大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鼓励探索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海外展览展示活动,以会展集聚促进产业集聚。深度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争取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创新试点在赣布局。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电子信息领域的央企、民企、外企“三企入赣”,鼓励国际行业组织组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分会,在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进程中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合作成果。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