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钒钛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链供应链强度和韧性显著增强、产业集聚不断提高,形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和世界级的钒钛新材料集群,产值规模达2000亿元以上。
产业规模稳定增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5%和35%以上,铁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原矿处理能力超过1亿吨/年,标准钒渣达60万吨/年,钛精矿达800万吨/年;钒(以五氧化二钒计)产品达10万吨/年,钒电解液达7.5万m3/年,钒电池系统集成达1GW/年;钛白粉达12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占比进一步提高;海绵钛及钛锭达10万吨/年、钛材及钛深加材达5万吨/年。
创新发展取得进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逐步突破,实现产品多样化发展。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建省级及以上钒钛相关创新中心,增强产业创新驱动力,力争突破完全依赖和严重依赖的“卡脖子”技术2-3项。钒、钛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特色品牌凸显。
资源保障大幅改善。有序推进矿山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供给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安全。支持高钙镁钛精矿制取高钛渣和高炉渣提钛制取碳化渣,为发展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提供高品质原料。支持符合环保、能耗、置换、备案等政策要求的长流程钢铁项目落地,加快提钒转炉置换项目建设,为钒加工业提供支撑。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四川省《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市场推广应用、加强园区能力建设、加强园区能力建设、提升资源供给能力、有序推进兼并重组、推行绿色低碳制造、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其中,在加大市场推广应用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进程,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钒钛钢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钢铁企业加大对钒的应用,促进钒在钒电池等非钢领域的应用,支持“新能源+储能”钒电池储能示范。加快高品质含钒钢和海洋工程、大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用钛及钛合金材料应用研究,鼓励发展民用钛材,扩展钒钛产品市场空间;支持在全省重大工程项目中优先应用钒钛产品。
此外,在政策保障方面,重点围绕任务实施,《实施意见》提出了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做好要素保障服务、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等保障措施。
另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钒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钒电池新增装机量0.13GW,2022年国内大量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0.6GW。未来随着政府补贴的持续投入、产业链成熟化发展、以及伴随规模效应降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钒电池将凭借优异的特性由政策导向市场导向过渡,其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EVTank预计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将达到2.3GW,2030年新增量将达到4.5GW,届时钒电池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4GW,当年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4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