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与前两年相比,锂电产业链企业投资热情正呈现出减退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锂电行业已步入“冷却期”。
在锂电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今年已有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与前两年相比,锂电产业链企业投资热情正呈现出减退趋势。
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24年3月,全国共有26家企业公开了电池项目规划,总产能超过233.53GWh,投资额超过987.16亿元,环比下降4.68%。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锂电行业已步入“冷却期”。
多个项目延期或终止
仅4月份,就有多家锂电相关企业相继宣布项目暂缓或终止。
近日,华软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两大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终止。一个是华软科技控股子公司北京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武穴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年产12000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另一个是奥得赛化学全资子公司沧州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年产6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
华软科技表示,受市场行情、投资环境及行政审批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推进计划缓慢,未达预期。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及该产品的市场情况,公司决定终止以上项目。
不久前,针对储能锂电项目建成时间,跨界储能领域的黑芝麻回应称,鉴于2023年下半年起新能源电池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与公司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假设条件产生了重大差异,据此公司密切观察外部条件变化冷静面对市场重大变局,不冒进推进,暂缓项目建设,等待最佳实施机会,避免增加投资成本和造成相关损失。
芳源股份公告称,将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去年6月,芳源股份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86亿元,用于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
电解液龙头新宙邦近日发布项目延期公告,将荆门新宙邦年产28.3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二期10.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产能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4年12月31日延至2026年12月31日。新宙邦表示,本次延期项目主要是因为,电池产业链增速放缓,公司具备年产8万吨电池电解液的产能,可满足短期内公司华中区域市场需求。
材料企业利润下滑明显
如今,锂电行业已一改此前高歌猛进状态,发展逐步趋于理性。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还提到:“此前宣布跨界进入锂电产业链的一部分企业,已纷纷回归主业,聚焦主业。显而易见,这也是锂电市场进入冷却期的明确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看来,当前锂电产业链项目暂缓终止、投资热度减弱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材料端企业,涉及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受锂电行业周期性影响,2023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材料企业利润收缩明显。例如,“锂业双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均由盈转亏,分别同比下滑118.31%、179.93%;盐湖股份、藏格矿业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也同比分别下滑58.03%、42.51%;负极材料企业方面,贝特瑞、璞泰来2023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跌28.42%、38.42%,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25.52%、36.64%。
盐湖股份表示,整体来看,市场供需出现了阶段性的错配,价格呈现出逐步下行的趋势。这导致下游需求端在采购时表现出谨慎态度,主要以消化库存、控制跌价损失风险为主。
不过,光大证券近日的研报指出,2024年一季度锂电材料盈利见底企稳,有望复苏。受碳酸锂等上游资源价格下降、竞争加剧和去库存,上游资源、中游材料环节盈利能力下滑,周期性强的环节尤为明显。从2024年一季度盈利能力的边际变化来看,多数中游环节盈利能力波动收窄、企稳回升,磷酸铁锂、电解液、负极等环节环比拐点回升,板块整体呈现出盈利见底企稳的趋势。
长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不过,虽然竞争赛道拥挤、不少项目暂缓,但业内对于锂电产业长期发展向好的判断并未改变。目前,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仍在逆势扩张,同时不少锂电产业链企业均紧盯具有巨大增量空间的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意愿强烈。
厦钨新能公告称,5月6日与法国ORANO SA公司签署《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双方将合力推进双方的合资项目建设,分别建成由公司控股的CAM工厂(即电池正极合资公司)和由ORANO公司控股的P—CAM工厂(即前驱体合资公司)。
“展望未来,新能源市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此背景下,锂电相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为公司利润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一方面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迎来从国内成长到全球发展的质的飞跃。”宋清辉表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指出,随着多家车企发布了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固态电池的投资热度明显升温,此前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电、辉能科技等固态电池企业已经小规模出货,3月份多家企业签署了固态电池的合作协议,产能规模达到19GWh。“目前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已经可以满足在细分场景的具体应用,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突破,规模化效应逐渐增加,成本会随之下降,未来的产业化布局项目将会启动加速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锂电产业需要理性发展,未来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5月8日,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提到,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