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为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紧密对接数字央行与数字重庆建设,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助力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高质量建设,《重庆市推动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发布。
文件目标,到2026年,构建起重庆绿色金融改革数字化核心平台,支撑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制度、政策、人才、机构、平台、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市场主体获取绿色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科技+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的精细化、多元化发展路径逐步形成。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紧密对接数字央行与数字重庆建设,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助力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高质量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24〕70号)、《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银发〔2022〕180号文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的通知》(银办发〔2022〕133号)、《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渝府办发〔2023〕13号文印发)等要求,做好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先行先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以及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部署,做实做强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以数字技术推动绿色金融服务更优、覆盖更广、体验更佳,打造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示范样板,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主要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并举。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模式,破解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面临的难点、痛点,助力绿色金融改革提质、降本、增效、安全推进。
坚持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并举。按照“最快系统部署、最小投入代价、最佳实战效果、最大数据共享”要求,坚持技术业务一体化和敏捷迭代开发原则,围绕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改革清单、需求清单和多跨协同清单,优化绿色金融改革核心业务。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并举。通过政策、产业、资金、人才等核心发展要素资源集聚,依托高效能创新网络,实现绿色资源与数字化产业要素的有机协调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高能级数字化转型主体的核心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6年,构建起重庆绿色金融改革数字化核心平台,支撑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制度、政策、人才、机构、平台、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市场主体获取绿色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科技+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的精细化、多元化发展路径逐步形成。
二、工作要点
(一)夯实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根基。
1.打造绿色金融改革数字化核心平台。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规划,在已有绿色金融数字化探索的经验前提下,推动“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服务系统(以下简称“长江绿融通”系统)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数字化核心平台,实现“一站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一套体系”统筹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一张网”覆盖全市绿色改革创新信息共享和安全连接需求。
2.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数据管理体系。通过探索数字化监管报告平台(DRR)等模式归集辖内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数据,建立绿色数据专题库,归集存储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相关的全链条数据。采用大数据算法挖掘绿色数据资产价值,以智能换效能,通过标签、指标、画像、模型等数字化手段形成绿色数据资产,提升绿色数据治理能力,推动科技生产力与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紧密结合,释放绿色数据要素潜能。统一数据编码规则和接口规范,探索构建绿色数据治理规则和标准,实现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数据权属、数据信息安全、数据共享等管理。
3.持续发挥“业务+技术”一体化专业化人才优势。依托绿色金融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坚持将金融科技能力建立在业务创新上,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开展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培养出一批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专业人才,组建“业务+技术”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团队,常态化开展自主设计、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维护,推动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确保系统和平台开发建设可持续,及时快速响应绿色金融政策业务“常变常新”需求。
(二)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数字化支撑。
4.持续迭代“长江绿融通”系统。应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差分隐私、联盟链等技术加强“长江绿融通”跨区域、跨部门、跨机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创新,根据绿色金融改革需求,进一步优化拓展全量全要素统计监测、绿色项目智能识别、环境测算和碳核算智能计算、银企融资精准对接、货币政策工具线上办理、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等功能,为绿色金融落地实践提供全方位支持。
5.完善优化企业碳账户系统。结合各区县产业实际,形成辐射全市的“一点多能、一网多用”企业碳账户体系。完善升级“反向识别”功能,实现控排企业、转型企业和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企业全覆盖,实现转型金融项目智能识别和统计监测,打造企业碳账户综合画像、碳资产与碳信用报告等产品,探索开发环境效益评价功能,量化节能减排效果。与“长江绿融通”系统互联互通,为企业自主减碳、政府精准施策、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提供有效支撑。持续丰富企业碳账户数据信息,利用标识解析、生产数据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等手段强化信息统计监测,提升数据获得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探索产业链供应链碳排放数字化管理,有序开展碳足迹核算和数据库建设。
6.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加强与各市场主体对接,开展数据治理,形成统一标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等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展“长江绿融通”系统数据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更新完善发布绿色项目库、绿色金融产品指南、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研究报告、绿色金融典型案例、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等各类绿色信息。
7.深化绿色金融业务数字化创新应用。引导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运用联合建模、图计算、数据可视化、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挖掘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等数字化综合应用场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建设绿色金融业务平台,与内部核心系统、信贷系统充分对接,实现线上化、自动化业务流程。鼓励开发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专项展业工具,提升基层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数字化产品提供培育土壤,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全要素金融供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金融服务。
8.加强“长江绿融通”系统集成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基于安全前提下,探索“长江绿融通”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服务领域,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升级优化“长江绿融通”系统外联方式,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第三方公司等应用平台连接,实现多跨融合。加强绿色金融数字化央地协作,依托“长江绿融通”系统,积极参与人民银行总行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开发、测试、推广及应用。
(三)提高绿色金融数字化技术运用水平。
9.提高绿色金融数字分析能力。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绿色定量定性分析,提高企业和项目的绿色智能识别能力,提升碳足迹计量、碳核算与披露水平。优化数据报送线上流程,深挖数据应用场景,在风险管理、金融业务中强化数据综合应用,量化环境效益和转型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10.提高气候风险监测水平。聚焦零碳园区、绿色园区平台建设与运营,运用卫星遥感、生物识别、生物生长模型、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探测收集碳足迹、碳减排信息,健全对绿色项目和转型项目的识别功能,对资金投向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动态监控,提升环境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数字化水平,增强环境气候风险识别、预警能力,降低“洗绿”“漂绿”“假转型”风险。
11.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线上体系。探索通过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发环境数据的计量、统计和管理工具,实现金融机构线上化环境效益测算、环境信息填报披露、企业环境风险监测等功能,促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提升。
12.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办理效率。使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自然语言处理(NLP)、智能字符识别(ICR)等技术开展数字化流程重塑,鼓励使用第三方专业技术完成绿色识别、温室气体减排量测算、转型基准线测算、转型效果评估并纳入绿色金融授信流程,结合授信事前、中、后情况进行数字化管理。
13.提升货币信贷政策支持效率。聚焦绿色金融领域重点企业,运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大数据技术建立融资支持台账,跟踪监测重点名单内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量和价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绿易贷”“绿票通”专项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加大绿色低碳产业、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信贷投放和票据融资,持续迭代升级“绿易贷”“绿票通”功能模块,优化货币政策线上办理流程,实现货币信贷政策精准支持。
14.建立绿色金融敏捷开发运维模式。鼓励引入研发运维一体化工具,建立适应“敏态”与“稳态”的全周期线上交付管理流程。建立多层次的算力设施体系,不断提升算力水平、数据供应能力和数据使用效率。强化移动端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设计开发绿色金融管理中台,提高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
(四)防范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风险。
15.加强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将数字化转型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守风险底线,稳步推动数字化进程。加强对绿色金融数字化系统、平台、工具的风险防控,完善数据安全管控技术手段,增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16.加强绿色金融数字化业务合规性管理。建设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风险分析系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定期开展系统风险评估,做好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高绿色信贷领域贷前审核、贷中监测、贷后管理数字化风控能力,推动风险管理从“人防”向“技防”“智控”转变。
17.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要求,完善绿色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绿色金融数字化业务中采集、存储、传输、使用、衍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全流程自动管控,严防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风险,保障数据安全。
三、保障措施
18.加强组织协调。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业务主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市场化机构等之间的协同联动,强化市、区(县)两级协作互动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19.加强培训学习。借助重庆市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数字化培训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市场化机构借鉴先进经验,强化数字化技术手段运用,广泛邀请国内外先进机构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数字化建设能力。
20.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推广绿色金融数字化成果,对具有便捷性、引领性、示范性的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工具、产品进行宣传推广。
《重庆市推动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