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报价

最高降幅近94倍!1/3不赚钱!63家正极材料及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汇总

2024-05-17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林音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为电池产业发展带来巨大体量,赛道玩家持续涌入,竞争日趋激烈。2023年以来,在下游周期性增速放缓节奏下,电池新能源行业内卷已成为常态,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作为电池新能源的核心材料环节,亦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 

相较于前两年,受益于价的疯狂上涨,上游盐及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自2023年以来,我国锂价逐渐回归理性,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产业链利润也随之重构。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3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从数据来看,业绩降温成为这一赛道基本盘,其中,2023年企业净利最高降幅超过90倍,超过三分之一不赚钱;2024年一季度企业净利最高降幅近94倍。 

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

业绩降温 锂价寻底 

营业收入方面,统计在内的63家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约13,571.13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15.41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有25家,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3家超千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18家,其中只有5家增长幅度超过10%,幅度最大的为59.68%;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的企业有45家,降幅超过10%的有34家,幅度最大的达到63.54%。

2024年一季度,63家企业营业收入总计2894.49亿元,平均营业收入45.94亿元;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有35家,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正泰电器、华友业、中化国际、西部矿业超百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企业有20家,富临精工幅度最大,达到106.34%;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的企业依然占据大数,43家,降幅最高达到87.88%。

净利润方面,统计在内的63家企业,2023年净利润总计787.2亿元,平均净利润12.5亿元;有38家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18家,其中净利润超百亿的仅有紫金矿业1家;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11家,同比负增长的企业52家,降幅最高达到9044.38%。另外,不赚钱的有25家,中化国际亏损18.48亿元。

2024年一季度,63家企业净利润总计118.49亿元,平均净利润1.88亿元,有42家企业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4家企业,分别为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正泰电器;有21家企业出现亏损,20家企业亏损维系在5亿元以内,仅天齐锂业1家亏损高达38.97亿元。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31家企业,其中,腾远钴业增幅高达1705.74%;同比负增长的有32家企业,其中,天力锂能降幅最大,达9355.11%。

细究业绩降温背后,主要系锂电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震荡下跌,由年初50万元/吨到年末跌破10万元/吨,进入2024年,碳酸锂吨位价格也在10万元左右上下浮动。

在锂价的持续波动中,手里有矿的锂盐企业业绩首当其冲。其中,相较2022年,国内锂矿双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在2023年共计少赚323.85亿元,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9.75%、75.87%;盐湖大佬盐湖股份净利同比下降49.17%。另外,盛新锂能净利同比下降87.35%;雅化集团净利同比下降99.11%;江特电机净利同比下降117.06%……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碳酸锂价格已经击穿了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江西宜春大量涉锂企业已经停产,仍在开门营业的企业,也不约而同地大幅压减产能。

相较之下,具备多业务布局的公司,所受锂价回落的影响相对更小。盛屯矿业2023年实现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127倍,主要受益于铜价上涨;华友钴业手握钴锂资源开发,净利润降幅也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公司产品、产品的营收分别增长11.16%、224.84%,对其业绩构成一定支撑。

除了锂矿商和锂盐企业,伴随锂价下跌,业绩更为“受伤”的还是在价格高位“囤货”的正极材料厂商们,尤以磷酸铁锂企业表现最为明显。其中,湖南裕能2023年存货金额占比虽由18.81%下降至4.94%,在大量去库情况下,2023年,公司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47.44%,公司称,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和碳酸锂大幅跌价,导致毛利率下滑。

不止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年报数据也显示,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10.42亿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达9.44亿元。2023年,德方纳米亏损额达16.36亿元,同比减少168.74%;公司销售毛利率仅0.19%,产能利用率为69.54%。

像德方纳米一样,龙蟠科技、富临精工、丰元股份、安达科技、合纵科技、万润新能等聚焦磷酸铁锂路线的正极材料厂商在2023年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机构指出,随着供需格局转向过剩,预计2024年锂价都将处于寻底阶段。业内普遍认为,从长远和近几年锂价走势分析,总体来说今年碳酸锂价格以稳定为主,不会产生较大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变化,并未颠覆长期需求依然向好的发展逻辑,所以,伴随高价材料存货的逐步出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利润回温似已在酝酿之中。仅从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来看,富临精工净利同比增长107.6%;德方纳米净利同比增长74.25%;丰元股份同比增长70.68%;龙蟠科技同比增长64.96%…… 

创新竞放 出海争荣 

技术创新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更是竞争力。5月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新规将引导、规范锂电产业链有序发展,从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技术创新方面提高相关产品质量,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当前,电池新能源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加码技术创新和材料迭代,推动落后产能出清,进行降本增效已成为必然趋势。

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研发投入

从研发支出来看,统计在内的63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中,有58家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其中,2023年,35家企业研发投入过亿,8家超过10亿;研发投入呈现同比正增长的有23家,川金诺增幅最高达337.62%。2024年一季度,研发投入过亿的企业有13家,呈现同比正增长的有21家,天力锂能增幅最大,至209.15%。

在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下,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研发热点不断出新,项目布局不断落地。

由于兼具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和三元材料高能量密度的优点,高性价比的磷酸锰铁锂在2023年布局渐热,容百科技、德方纳米、湖南裕能、光华科技等均有相关项目规划发布。从进展情况来看,容百科技2023年在保持磷酸锰铁锂出货第一的同时,还开发了三元掺混的M6P产品、锰铁比7:3的高容量产品,以及下一代固液一体工艺产品,并在车规动力电池上完成中试,2024年有望在车用市场实现突破;德方纳米磷酸锰铁锂也已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并已率先装车,正式开启商业化应用进程;湖南裕能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处于批量试生产阶段,正积极推动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应用……

磷酸锰铁锂带动磷酸盐正极材料技术市场攀升的同时,在高倍率快充、高能量密度等需求呼唤下,三元材料也正向着高镍化、高电压化、单晶化发展。不仅如此,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引领下,钠电池、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滞,仅在固态电池领域,容百科技、厦新能、振华新材、当升科技等已纷纷实现正极材料的相关技术布局。

除了发力技术创新,为了绕开当下“卷不动”的国内市场,寻求发展新路径,更多材料厂商将目光看向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也已成为当前锂电企业争相布局之地。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天赐材料、龙蟠科技、海亮股份、格林美、长远锂科、比亚迪、华友钴业、璞泰来、诺德股份、厦钨新能、道氏技术、新宙邦、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杉杉股份、贝特瑞等企业均有海外项目规划发布。其中,正极材料企业包括天赐材料、龙蟠科技、格林美、长远锂科、厦钨新能、道氏技术、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贝特瑞等。

进入2024年,格林美再次加码印尼镍项目;贝特瑞摩洛哥正极材料项目开工;容百科技披露韩国基地产能持续提升,北美、欧洲布局取得新进展。

展望未来,正极材料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出征海外等竞争仍在继续,研发热点和发力方向也远不止于此,正极材料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也将随之持续变化。

免责声明 :本文(含文字、图片)为非商业用途发布,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91金属官方立场;本网系信息平台,仅提供文章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等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因此所引起的后果与91金属无关。
若有作品内容、版权争议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2272797343。

 
首页   |   关于我们   |   黄金原料   |   联系我们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0258
已经到底线啦